淮北是安徽省北大门,处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是中原经济区重要成员、淮海经济区核心城市,是全国知名煤炭资源型城市和煤电基地。1960年建市,现辖相山、杜集、烈山3个区和濉溪县,拥有7个省级开发区,总面积2741平方公里,2020年末常住人口197.0万人,拥有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全国创业先进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全国卫生先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入选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市、国家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市、全国低碳城市试点市、全国新型城镇化试点市、全国气候适应型试点市、全国城市“双修”试点市。近年来,形成“一二三四五”总体发展思路【坚持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这一工作中心,激活招商带动、创新驱动两大动力引擎,打造政治生态、经济生态、自然生态三个“绿水青山”,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引领城市转型和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快车道。
淮北是一座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之城。四千多年前,商汤十一世祖相土建城于相山南麓,此后历代王朝在此设郡置县。蹇叔、桓谭、嵇康、刘伶等先贤圣哲,现代雕塑大师、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创作者刘开渠,皆生于斯或长于此。中国十大古曲中淮北独占《高山流水》《广陵散》《梅花三弄》三席,尤其是高山流水觅知音故事就发生于此,千古流传;临涣古城墙、汉画石像、隋唐古运河柳孜码头遗址、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等,都展示着厚重文化和久远辉煌。
淮北是一座交通便捷、开放包容之城。距徐州观音机场50公里、连云港港口260公里,是安徽离出海口最近的城市,京沪、陇海、符夹铁路交汇于此,京台、连霍、泗许、济祁高速环城四周,全面接轨“高铁时代”且高铁站就在市中心,2小时可达合、宁,4小时能抵京、沪,处于京沪之间四小时黄金节点,东联西引、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凸显。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放管服改革成效显著,双创平台加快建设,政务服务、金融服务、公共资源交易、房产超市、信访接待、公共服务中介服务等六大中心便民利企,审批“不见面”、办事“跑一次”,开放型经济长足发展。特别是建市以来因煤田开发汇聚全国各地优秀人才,涵养了移民城市“五湖四海、开放包容”品格,吸引各地客商纷至沓来。
淮北是一座工业发达、转型升级之城。迈入工业化中后期,工业化率达54.20%,工业体系较为完善,产业工人众多,年产原煤4500万吨,电力装机容量超700万千瓦,淮北矿业、皖北煤电稳居中国500强企业,煤电、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加速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碳基铝基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科技、大数据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拥有陶铝新材料、金龙电子、卓泰化工、平山电厂135万千瓦发电机组等多个世界第一、世界领先。特别是与上海交大合作开发陶铝新材料,掀起“材料轻量化革命”;现代煤化工碳基新材料和电子信息企业快速集聚,铝基、碳基、硅基新材料三个千亿产业板块高点起步、前景可期。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超过20%;非煤工业三分天下有其二,五年来占比提高近40个百分点。
淮北是一座文明和谐、生态宜居之城。从1995年起矢志不渝争创全国文明城市,2017年以全国第三、全省第一的位次跻身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143位市民入选中国好人榜,每10万人达6.3名,全国第一,被誉为“好人之城”,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不断提升,连续八年获评全省综治工作(平安建设)先进市,主城区—相山区获评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是皖北最稳定的城市、全省最稳定的城市之一。老城改造力度持续加大,东部新城、南部次中心、高铁新区建设高标准同步推进,凤凰新城、双堆集中心镇新城、城区中心湖带规划高起点谋划实施,城市框架全面拉开,规划区420平方公里内山水生态200平方公里建成区100平方公里,看得见山、望得见水,有相山公园4A、四季榴园4A、长寿南山3A级等景区,有交汇贯通的南湖、中湖、东湖、岱河濉河等湖泊湿地,特别是中湖城市中央公园和包新大道的建成,使淮北依山拥湖的空间格局豁然开朗呈现眼前,更加彰显“一带双城三青山、六湖九河十八湾”风貌,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带动力显著增强,近五年吸纳周边人口4万多,城镇化率达63.5%,居全省第四、皖北第一。
淮北是一座致力创新、绿金发展之城。创新型城市建设不断加快,容错纠错机制放开干部手脚,理念思路创新、科学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方法创新多点开花,经济、社会、生态及党建等各领域创新实践层出不穷。创新棚改工作,两年改造10.45万套,30多万群众蜗居变安居;改革成立市建投公司,两年总资产、净资产均翻一番;在公园广场创立开放式党校,让党的声音“接地气传万家”特别是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确立中国碳谷绿金淮北战略,实现高碳资源低碳利用、黑金城市绿金发展,在全国资源型城市普遍困难、我市退出煤炭产能800万吨背景下,淮北经济稳中有进、进中向好。2017年经济不断提速提效,以崭新姿态挺进大开放、大招商、大创新、大建设、大发展的新时代。今后,淮北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认真落实省委对淮北提出的“34155目标要求【“三大目标”:奋力在皖北崛起中闯出新路,着力打造苏鲁豫皖四省交汇区域开放创新新高地,成为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样板区。“四转一享”:产业转型首在“创新驱动”发展转轨重在“城乡协调”,城市转向贵在“绿色发展”,动力转换要在“改革开放”,根本目的在于“共建共享”。“五抓五推”: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推动经济平稳健康较快发展;抓住创新驱动发展这一核心战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抓住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推动发展增创新优势;抓住增进人民福祉这个根本目的,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抓住党的建设这个新的伟大工程,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加快建设中国碳谷绿金淮北,奋力实现转型崛起,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作出更多的淮北贡献。
主办单位:淮北市人民政府主办 电话号码:0561-3198950 承办单位:淮北市统计局
地址:安徽省淮北市黎苑路 皖ICP备15024376号-3
皖公网安备 34060002010013号
网站标识码:3406000029 本站已支持IPV6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