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生产逐步恢复 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1-4月份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随着我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工业生产逐步恢复,4月份工业生产由降转增,多数行业增速由负转正,但从1-4月份累计增速看,工业生产仍在“零下”运行,工业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一、总体情况
(一)规上工业增加值。4月份,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1%,而上月为下降3.4%;1-4月份,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9%,降幅较一季度收窄5个百分点,全省第11位。分县区看,除市高新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外,濉溪县同比下降0.6%,相山区下降0.6%,烈山区下降4.6%,杜集区下降19.7%。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1-4月份,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3.9%,全省第9位。其中,濉溪县同比增长6.2%,相山区下降1.4%,烈山区增长61.3%,市高新区增长10.2%;杜集区同比下降25.7%。
(三)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4月份,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下降5.3%,全省第15位。其中,濉溪县同比增长4.6%,相山区增长1.5%,杜集区下降32.9%,烈山区下降19.8%;市高新区同比增长13.5%。
(四)农产品加工业产值。1-4月份,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同比下降9.5%,全省第13位。其中,濉溪县同比下降5.8%,相山区下降11.9%,杜集区下降42.5%,烈山区增长1.5%;市高新区同比增长0.9%。
二、运行特点
(一)当月增速由降转增,累计增速收窄明显。4月份,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1%,而上月为下降3.4%,全省第5位;1-4月份,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9%,降幅较一季度收窄5个百分点,全省第11位。从县区看,濉溪县同比下降0.6%,较上月收窄5个百分点;相山区下降0.6%,较上月收窄1.8个百分点;杜集区下降19.7%,较上月收窄11.9个百分点;烈山区下降4.6%,较上月收窄2.7个百分点;市高新区增长11.8%,较上月提高3.7个百分点。
(二)多数行业生产恢复,重点行业拉动增强。4月份,全市35个行业大类中,22个行业当月实现正增长,增长面达62.9%,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等重点行业拉动全市当月工业增加值增长9.86个百分点。其中:
(1)煤炭开采和洗选业。该行业4月份增加值同比增长15.9%,增速较上月提高1.9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6.62个百分点,拉动力较上月提高0.6个百分点。
(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该行业4月份增加值同比增长18.3%,而上月为下降5.2%,拉动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1.99个百分点,而上月为下拉0.5个百分点。
(3)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该行业4月份增加值同比增长22.6%,而上月为下降27.3%,拉动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1.25个百分点,而上月为下拉1.3个百分点。
(三)复产水平逐步提高,企业增长面继续扩大。4月份,全市595家规上工业企业中,370家企业当月实现正增长,较上月增加63家,增长面62.2%。从县区看,其中濉溪县172家企业实现正增长,增长面64.7%;相山区38企业实现正增长,增长面60.3%;杜集区79家企业实现正增长,增长面58.5%;烈山区34家企业实现正增长,增长面53.1%;市高新区47家企业实现正增长,增长面70.1%。
(四)工业投资较快增长,工业经济增长后劲提升。1-4月份,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9.5%,而全省同比下降11.8%,居全省第2位,拉动全市投资增长3.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8.6%,而全省同比下降13%,居全省第4位。
三、存在问题
(一)生产下降和停产企业仍然较多。4月份,全市595家规模企业中,当月增速下降企业225家,占全部规模工业的37.8%;1-4月份连续停产企业21家,其中濉溪县11家,相山区2家,杜集区6家,市高新区2家,下拉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1.2个百分点。
(二)新增入规企业少。1-4月份,新增规模企业仅3家,且体量较小,其中濉溪县1家,市高新区2家,仅拉动全市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0.4个百分点,拉动力较弱。
(三)多数重点工业产品产量下降。1-4月份,全市重点监测的8种工业产品产量中,原煤实现产量1210.6万吨,同比下降5.6%;精煤产量400.1万吨,下降8.8%;发电量66.8亿千瓦时,下降1.7%;小麦粉32.9万吨,下降1.8%;饮料酒6925.5千升,下降15.7%;水泥172.8万吨,下降22%;饲料21.4万吨,同比增长12.8%;焦炭131.2万吨,增长3.9%。
(四)企业经营情况尚未好转。一是收入、利润降幅扩大。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54.7亿元,同比下降17.4%,降幅较1-2月份扩大6.7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22.7亿元,同比下降19.9%,降幅较1-2月份扩大4.5个百分点。二是亏损企业数增加。3月末,14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现亏损,较去年同期增加36家。
四、对策建议
随着我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工业生产逐步恢复,但工业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下阶段,一是继续做好存量企业生产情况监测。加快技改项目投产,扩大产能,增加产量;发挥“驻厂员”作用,及时解决企业生产困难,确保存量企业恢复增长。
二是继续做好新增企业培育。积极推进新建企业建设进度,力促尽快建成、投产,做好新投产企业生产调度,使其尽快达规、入统。
三是继续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坚持工业生产“六单”推进机制,积极推动工业项目签约、开工、建设、竣工、投产、入库的无缝连接,尽快形成新的工业增长点,缓解当前工业增长匮乏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