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解读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市统计局 发布时间:2023-06-28 10:36 字号:

根据《统计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公布统计资料;按照《淮北市统计局公共服务清单目录(2022年本)》要求,我局主动收集相关部门数据,做好2022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工作。《淮北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翔实的数据、丰富的图表,从总体发展情况、农业、工业和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国内贸易、对外经济和旅游业、财政金融和保险业、教育和科学技术、文化卫生和体育、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城市建设和环境等多方位展示了全市的发展成果。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转型发展不动摇,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现代化美好淮北建设迈出新的步伐。

(一)GDP总量再上台阶

近五年,全市GDP总量连跨四个百亿元台阶,2021年突破1200亿元,2022年全市GDP总量再次跨过百亿元台阶,达到1302.8亿元,同比增长0.2%,增速低于上年同期3.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9.2亿元,同比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570.3亿元,同比下降1.0%第三产业增加值643.3亿元,同比增长0.5%。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6.8:43.8:49.4

(二农业生产保障有力

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0.8亿元,同比增长4.0%。其中,全市粮食播种面积415.2万亩,较上年扩大2.2万亩,增长0.5%;实现总产151.3万吨,较上年增产0.3万吨,增长0.2%,粮食总产再创新高小麦单产501.7公斤/亩,高于全省98.8公斤/亩,单产全省最高。肉类产量11.19万吨,比上年增加0.55万吨,同比增长5.1%,高于全省平均0.9个百分点其中禽肉产量占肉类总产的比重为18.5%,占比较去年增长0.5%;牛肉、羊肉产量占肉类总产的比重分别为4.4%、3.9%,占比与去年相同;猪肉产量占肉类总产的比重为73.2%,占比较去年下降0.5%。蔬菜及食用菌面积16.41万亩,同比增长3%;产量43.53万吨,同比增长3.1%。

(三)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五群”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58.9%,其中先进高分子结构材料和精细化工产业集群、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同比增长13.6%、7.6%;“十链”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0.9%,其中新能源产业链、电子信息产业链产值分别同比增长36.8%、68.5%。全市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要素驱动业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8.0%、10.4%、增长6.3%

企业效益总体良好

全市实现税收收入74.5亿元,同比增长14.4%,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76.8%,高于上年同期3.4个百分点。全市规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8.8%,高于上年同期3.5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595.9亿元、利润总额156.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5%和17.6%。规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8.4亿元,同比增长23.8%,增速高于全省18.2个百分点,高于上年同期8.1个百分点。

(五)三项投资较快增长

全市投资保持平稳增长,其中新开工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14.0%,全省第3位,高于全省63.0个百分点。在库新开工制造业项目144个,较上年同期增加82个,其中新开工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55个。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22.3%,全省第9位,高于全省1.0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21.5%,高于全省1.9个百分点,在库基础设施投资项目较上年同期增加22个

(六)网络消费发展向好

全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10.8亿元,占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的9.1%,较上年同期提高5.1个百分点;同比增长94.8%,拉动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3.7个百分点

(七)居民生活逐步改善

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505元,比上年增加1767元,增长5.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701元,比上年增加2013元,增长5.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542元,增长3.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95元,比上年增加991元,增长6.0%。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237元,增长0.9%。

(八)社会事业不断进步

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1.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74.4万人。全市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为1.4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为3.5万人。加速城市更新行动,实施58个老旧小区改造,建成2601套棚户区改造住房,实现既有住宅加装电梯“零突破”。推动棚户区改造与老旧小区整治、公共设施完善相结合,实施棚改项目2个、开工棚户区改造项目1992套,基本建成棚户区改造项目1196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