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全市服务业运行情况分析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市统计局 发布时间:2023-06-02 09:57 字号: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省委“新春第一会”精神,坚持“拼经济、稳增长,拼作风、提效能”,狠抓消费挖潜,提振文旅消费,扩大大宗消费,培育新型消费,以消费促发展,服务业增速小幅回升,但受重点企业影响,服务业风险隐忧依然较多,动能亟需加强。

一、基本情况和特点

(一)服务业保持稳定,增速小幅回升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一季度,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76.4亿元,同比增长1.9%,增幅比2022年回升1.4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5.6%,比第二产业高13.5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1.1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服务业七个行业“六增一降”,其中,金融业贡献突出,占服务业比重为11.3%,拉动GDP、服务业分别增长0.7个和1.2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复苏明显,占服务业比重为15%,拉动GDP、服务业分别增长0.64个和1.1个百分点;非营利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为26%,拉动GDP、服务业分别增长0.58个和1个百分点。

                          2023年一季度服务业分行业拉动点数及占比

行业

总量(亿元)

占服务业比重%

拉动GDP点数

拉动服务业点数

服务业

176.4

100.0

1.1

1.9

1.批发和零售业

26.6

15.0

0.64 

1.1

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0.6

11.7

0.1

0.2

3.住宿和餐饮业

5.2

2.9

0.2

0.3

4.金融业

19.9

11.3

0.7

1.2

5.房地产业

28.2

16.0

-1.2

-2.1

6.营利性服务业

29.7

16.8

0.2

0.3

7.非营利性服务业

45.9

26.0

0.58 

1.0

(二)金融业贡献突出,存贷款余额较快增加

全市金融业服务不断优化,存款较快上升,贷款稳步增长,已成为服务业发展主动力。一季度,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9.9亿元,占服务业比重11.3%,占比较2022年提高0.4个百分点,拉动服务业增长1.2个百分点,拉动作用比2022年提高0.4个百分点。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259.3亿元,较年初增加207.4亿元,较年初增长10.1%,居全省第6位;各项贷款余额1715.4亿元,较年初增加120.2亿元,较年初增长7.5%,居全省第10位。其中,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518.3亿元,较年初增加73.7亿元,较年初增长16.6%。

(三)批发和零售业复苏明显,成为服务业发展主动力

一季度,随着各项促消费政策落地显效,线下消费加速回补,消费市场呈现快速复苏回暖态势。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26.6亿元,占服务业比重15%,由2022年下拉服务业0.8个百分点转为拉动服务业增长1.1个百分点,拉动作用居行业第二位。其中,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和餐饮业实现全面增长,同比分别增长15.8%、6.4%、16.9%和15%,增幅比去年同期分别提高21.2个、5.4个、18.8个和12.4个百分点。

(四)非营利性服务业总体稳定,拉动作用有所回升

一季度,非营利性服务业总体保持稳定,对服务业拉动作用有所回升。全市非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5.9亿元,占服务业比重26%,拉动服务业增长1个百分点,拉动作用较2022年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教育业实现增加值22亿元,占服务业比重12.5%,拉动服务业增长0.6个百分点;卫生和社会工作实现增加值8.2亿元,占服务业比重4.7%,拉动服务业增长0.3个百分点,拉动作用比2022年提高0.24个百分点。

 

            一季度非营利性服务业分行业增加值及贡献率

行业

总量(亿元)

占服务业比重%

拉动服务业点数

非营利性服务业

45.9

26.0

1.0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0

0.5

0.02

教育

22.0

12.5

0.6

卫生和社会工作

8.2

4.7

0.3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14.7

8.3

0.1

(五)企业景气指数提升,服务业发展信心增强

一季度,服务业企业生产经营景气指数为119.5,比去年四季度提升12.3。其中,即期企业景气指数117.9,比去年四季度提升14.4;预期企业景气指数120.5,处于较为景气区间(指数120—150),比去年四季度提升10.9。预期企业景气指数高于即期企业景气指数,说明企业对二季度发展信心增强。其中,房地产业景气指数118.5,比去年四季度提升7。

(六)交通运输保持平稳,邮政寄递业务较快回升

一季度,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0.6亿元,占服务业比重11.7%,拉动服务业增长0.2个百分点,拉动作用较2022年提高0.06个百分点。其中,规上仓储和其他运输业同比增长9.9%,增速高于全省平均2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位。2月,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782.8万件,同比增长34.5%。其中,快递业务量348万件,同比增长11.3%;邮政公司寄递业务量434.9万件,同比增长61.3%。

 

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业复苏缓慢,与全省差距进一步扩大

一季度,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9%,虽较2022年提高1.4个百分点,但比去年同期仍回落0.9个百分点。与全省平均相比,差距由去年同期的1.2个百分点扩大到3.6个百分点,季度间增速差距为2022年以来最大值。

 

(二)房地产市场短期回暖,长期下滑趋势尚未扭转

受前期相关政策刺激和相山区房展会带动,房地产销售短期有所回暖,但购房者入市积极性仍然较低,房地产企业融资性和经营性现金流萎缩问题突出,市场下滑趋势尚未扭转。一季度,全市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28.2亿元,占服务业比重16%,下拉服务业增长2.1个百分点。其中,商品房销售面积41.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7.3%,居全省第12位;商品房销售额32亿元,同比下降20.5%,降幅较2022年收窄18.9个百分点。

(三)服务业投资降幅扩大,增长后劲缺乏

一季度,服务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9.1%,降幅较2022年、去年同期分别扩大7.4个和25.1个百分点,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62.7%,下拉全市投资6.2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0.7%,降幅较去年同期扩大16.7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占全市投资比重为39.1%,下拉全市固定资产投资4.7个百分点。

(四)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快速下滑,动能亟需加强

近三年来,我市其他营利性服务业持续高位运行。但自2022年起,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速逐季回落,全年增长15.1%,增速分别较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回落32.5个、14.2个和7.6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受重点企业经营下滑、新增动力不足影响,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下降6.8%,居全省第16位。其中,人力资源服务业占全市其他营利性服务业比重为51.7%,营业收入由2022年增长26.5%转为下降15.6%,拉动作用由2022年上拉其他营利性服务业10.7个百分点转为下拉8.9个百分点。

 

三、工作建议

(一)加强政策落实,促进服务业全面复苏。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聚焦发力、抓主抓重,促进服务业全面复苏、全面激活、全面加速。积极推动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创新建设运营模式,拓展集聚区品牌和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兑现市级服务业奖励扶持资金,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充分发挥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

(二)加快平台建设,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围绕“五群十链”产业发展战略,推进传统服务业改造升级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淮北市科创中心、濉溪新型金属铝材公共服务平台项目等服务业载体平台建设。推进省首批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相山经济开发区两业融合发展。加大金融服务、科技研发、信息技术、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等薄弱行业的“双招双引”力度,更好服务全市产业发展战略。

(三)提速重点项目,积蓄服务业发展动能。持续推进“管行业必须管经济发展管项目投资”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项目主管部门主体责任,督促相关部门在项目前期服务上各尽其责,协调解决土地、资金等难题,加强联动、共同发力,提速建设一批牵动性强的服务业重点项目。扎实推进《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落实落地,进一步加大购房政策的宣传力度,稳定市场预期,支持住房合理需求和消费。加大公积金和金融支持力度、积极帮助企业抒困减负,促进房地产市场良性循环和平稳健康发展。

(四)挖掘消费潜力,巩固服务业发展动能。利用“品质生活 徽动消费”等系列促消费活动,以盉街、南翔云集等美食街区和金鹰、万达、吾悦等商圈为重点,积极开展线上线下促销活动,推动家电、汽车等商品消费,活跃消费市场。持续做好“新开业”企业申报入库工作,加大准规模企业培育,建立“准达限企业信息库”,积极推动达限连锁店和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限上商贸企业。夯实入库企业发展质量,确保客观反映消费品市场发展态势。

(五)补齐行业短板,优化规上服务业发展动能。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已成为制约规上服务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当前,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特别是人力资源服务占全市规上服务业比重过高,其余行业发展均相对不足。建议除加大对人力资源的关注外,还需加大对互联网服务、软件开发、文化创意、休闲旅游、科技服务等具有发展潜力、适应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新兴行业招引力度,招大引强,补齐发展短板,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淮北提供更加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