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解读
根据《统计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公布统计资料;按照《淮北市统计局公共服务清单目录(2023年本)》要求,我局主动收集相关部门数据,做好2023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工作。《淮北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翔实的数据、丰富的图表,从总体发展情况、农业、工业和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国内贸易、对外经济和旅游业、财政金融和保险业、教育和科学技术、文化卫生和体育、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城市建设和环境等多方位展示了全市的发展成果。
2023年,面对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的内外压力和挑战,全市上下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全力拼经济、稳增长,全市经济总体回升向好,转型质效全面提升,“五宜”幸福城市建设迈向新台阶。
(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2023年,全市生产总值1365.5亿元、居全省第13位,比上年增长5.3%、居全省第14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6%,居全省第7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居全省第12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0%,居全省第11位。进出口总额增长15.4%,居全省第6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8%,居全省第16位。
(二)农业生产形势较好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价)15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0%。粮食总产量152.6万吨,增长0.9%。小麦产量103.1万吨,增长0.9%。全年生猪出栏107.6万头,增长5.5%;肉类总产量11.9万吨,增长6.0%;禽蛋产量4.9万吨,增长10.5%。水产品产量2.8万吨,增长3.6%。
(三)新兴产业拉动有力
全市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6%,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0.8%。“五群”“十链”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57.8%、58.7%,产值分别增长5.4%、5.6%,其中新能源产业集群、光伏制造产业链产值增长17.5%、52.1%。
(四)消费潜力稳步释放
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5.6%。全市新增汽车企业拉动有力,新能源汽车持续旺销,限上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82.0%,拉动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7个百分点。全市限上住宿业、餐饮业营业额分别同比增长25.0%、24.1%,分别位于全省第6位、第1位。
(五)财政金融运行平稳
全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4.8亿元,同比增长8.0%。其中,税收收入完成77.1亿元,增长3.5%;非税收入27.7亿元,增长23.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2.2亿元,增长3.8%。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287.2亿元,同比增长11.5%;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794.3亿元,增长12.5%。
(六)居民生活质量提升
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079元,比上年增加1574元,增长4.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786元,增加2085元,增长5.0%。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302元,增长3.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07元,比上年增加1312元,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949元,增长5.0%。
(七)民生保障不断加强
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3.4万人(在职)。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73.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8.7万人,增加0.12万人。年末全市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3112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35.6万人,增加0.9万人。全市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为15.9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为41.0万人。年末各类收养性单位60家,床位8378张,收养各类人员3454人。
(八)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全市PM2.5平均浓度降至42.2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0.3微克/立方米,完成省控目标。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56天,优良率72.9%;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声环境质量符合功能区划标准,昼间年平均值54.4分贝;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