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产量再创新高 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2021年淮北市农业经济形势分析
2021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推进“米袋子” 、“菜篮子”工程建设,抓紧抓实稳产保供,夯实“三农”基本盘,粮食产量稳中有增,肉产品产量大幅增长,农业生产总体形势较好。
一、总体运行情况
2021年,全市农业经济总体呈快速发展态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1.9%,创历史新高,超过全省平均2.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一位。其中,濉溪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12.1%;相山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11.1%;杜集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10.7%;烈山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12.5%。
(一)种植业生产情况
1.粮食总产创历史新高
我市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积极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政策落实,进一步加大粮食生产扶持力度,农民种粮积极性显著提高。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13万亩,增长0.1%;粮食总产量151万吨,创历史新高,首次跃上150万吨台阶,增长1.1%,已连续6年保持在140万吨以上。
分品种看,小麦产量101.1万吨,占粮食总产的比重为66.9%,同比增长1.2%;玉米产量42.07万吨,占粮食总产的比重为27.9%,同比增长2.2%;豆类产量7.71万吨,占粮食总产的比重为5.1%,同比下降5.9%;薯类产量0.09万吨。
2.蔬菜生产稳定增长
全年蔬菜面积、总产量平稳增长。全年蔬菜及食用菌面积15.94万亩,同比增长3.5%;产量42.21万吨,同比增长3.8%。
3.水果产量下降
全年水果(含瓜果类)产量31.7万吨,同比下降6.5%。
2021年农业种植业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增速情况表 |
||||||
|
粮食总产 |
蔬菜及食用菌 |
水果类(含瓜果) |
|||
总产(万吨) |
增速% |
总产(万吨) |
增速% |
总产(万吨) |
增速% |
|
全 市 |
151.0 |
1.1 |
42.21 |
3.8 |
31.70 |
-6.5 |
杜集区 |
8.1 |
0.3 |
11.68 |
0.7 |
5.54 |
-0.5 |
相山区 |
3.9 |
-0.3 |
5.50 |
5.0 |
1.80 |
-33.0 |
烈山区 |
13.8 |
3.4 |
6.11 |
5.0 |
10.39 |
-5.7 |
濉溪县 |
125.2 |
1.0 |
18.92 |
5.2 |
13.96 |
-4.6 |
(二)畜牧业生产情况
1.生猪生产快速恢复
生猪生产形势较好,出栏量大幅增长。全年生猪出栏97.2万头,比上年增加31.9万头,增长48.9%。其中,濉溪县生猪出栏75.7万头, 增长45.6%;相山区生猪出栏1.4万头, 下降3.9%;杜集区生猪出栏9.1万头, 增长60.6%;烈山区生猪出栏11.0万头, 增长78.2%。猪肉产量7.84万吨,比去年增加2.6万吨,同比增长49.1%。2021年末,全市生猪存栏61.4万头,同比增长19.0%,其中能繁殖母猪存栏6.35万头,同比增长8.2%。
2.牛出栏快速增加
全年牛出栏2.9万头,比上年增加0.52万头,同比增长21.9%。牛肉产量0.46万吨,同比增长11.0%。
3.羊出栏下降
全年羊出栏29.8万只,同比下降7.3%。羊肉产量0.42万吨,同比下降5.2%。
4.家禽生产回落
全年家禽出栏1059.2万只,下降5.5%。其中,濉溪县家禽出栏812.7万只, 同比下降1.1%;相山区家禽出栏32.7万只, 同比下降55.5%;杜集区家禽出栏110.4万只,同比下降10.1%;烈山区家禽出栏103.4万只, 同比增长1.1%。禽肉产量1.92万吨,下降4.5%。
5.禽蛋、牛奶产量同比减少
全年禽蛋产量3.81万吨,比上年减少0.45万吨,同比下降10.5%;牛奶产量2.41万吨,比上年减少0.59万吨,同比下降19.7%。
2021年全市及分县区主要畜禽产品产量及增速情况表 |
||||||||||||
|
生 猪 |
牛 |
羊 |
家 禽 |
禽 蛋 |
肉 类 |
||||||
出栏(万头) |
增速% |
出栏(万头) |
增速% |
出栏(万只) |
增速% |
出栏(万只) |
增速% |
产量(万吨) |
增速% |
产量(万吨) |
增速% |
|
全 市 |
97.20 |
48.9 |
2.89 |
21.9 |
29.82 |
-7.3 |
1059.19 |
-5.5 |
3.81 |
-10.5 |
10.65 |
30.9 |
杜集区 |
9.07 |
60.6 |
0.73 |
9.1 |
2.22 |
-8.7 |
110.42 |
-10.1 |
0.39 |
-10.5 |
1.10 |
32.8 |
相山区 |
1.39 |
-3.9 |
0.06 |
-16.9 |
1.32 |
12.8 |
32.75 |
-55.5 |
0.10 |
-63.0 |
0.22 |
-24.0 |
烈山区 |
11.03 |
78.2 |
0.79 |
0.7 |
5.44 |
-3.4 |
103.35 |
1.1 |
0.40 |
-0.8 |
1.31 |
46.6 |
濉溪县 |
75.70 |
45.6 |
1.31 |
54.9 |
20.84 |
-9.1 |
812.67 |
-1.1 |
2.93 |
-7.2 |
8.02 |
30.9 |
6.肉类产量大幅增加
全年肉类总产量10.65万吨,比上年增加2.5万吨,同比增长30.9%,高于全省平均15.7个百分点。
从肉类构成看,猪肉、牛肉产量占肉类总产的比重为73.7%、4.4%,分别增长49.1%、11.0%;羊肉、禽肉产量占肉类总产的比重分别为3.9%、18.0%,分别下降5.2%、4.5%。
分县区看,濉溪县肉类总产量8.02万吨, 同比增长30.9%;相山区肉类总产量0.22万吨, 同比下降24.0%;杜集区肉类总产量1.10万吨,同比增长32.8%;烈山区肉类总产量1.31万吨, 同比增长46.6%。
(三)渔业生产情况
水产品产量平稳增长。全年水产品产量达到2.62万吨,同比增长2.3%。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家禽生产总体形势不容乐观
受饲料原料、运输费用等价格上涨,导致家禽生产成本大幅增加,禽类产品饲养有所减少,禽肉、禽蛋产量下降。国家统计局淮北调查队调查数据显示,2021年末全市家禽存栏数、肉鸡存栏数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3.6%、19.4%,下降趋势仍较明显。
(二)农业生产抵御风险能力较为脆弱
农业生产过程大多是在露天自然状态下完成的,其生产过程受气候和自然环境影响很大,旱涝灾害时有发生,在天灾风险面前,农业生产抵御风险能力还较为脆弱。
(三)农业产业化程度低
农产品销售渠道不宽,大部分农产品仍以原有销售模式出售或自食,农产品附加值较低,农民单纯依靠传统种植、养殖增收较困难。农产品加工企业少,产业链条短,特别是具有特色的农产品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不强,粗加工多,精加工少,在数量和质量上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据调查数据显示,2021年全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56家,比上年减少7家,产值同比下降2.8%;其中年销售额2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只有 23家,其他多为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的农产品初加工企业。
三、建议
(一)扛实粮食安全责任
粮食安全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在粮食问题上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夺取粮食和农业丰收,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作,在抗旱防涝、防病治虫、防范气候影响、加强农业生产要素产需对接等方面下功夫,科学指导农民做好粮食生产的各个环节;要对农业生产形势预判在前,对各种灾害病疫做到防范在先,要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控耕地“非粮化”,坚决守住耕地红线,为实现粮食丰产丰收、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二)加快家禽的恢复生产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家禽生产形势的分析、调研,抓好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加强对家禽企业的支持,加强信息引导,帮助养殖户恢复信心,及时补栏增养,同时,畅销活禽销售渠道,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关注家禽产品的扶持生产,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加快推进我市家禽生产形势的逐步好转。
(三)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建全农业风险防范机制,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加大良种培育研发,开展生物育种研究,提升种业含金量,增强种业发展动力,进而推动种植业向更高水平发展;积极推进土地流转,扩大规模经营,提高规模效益;加快提高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改善农业生产物质条件,巩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针对我市自然环境特点,积极、稳妥地搞好结构调整,继续以提高农业效益为主,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积极发展经济作物,因地制宜向高效农业、特色农业、绿色农业推进,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