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早 不负春光 春耕备耕忙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 春管粮食产量占我市粮食总产量的六成以上,抓好春耕备耕田管是确保全年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关键。在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的基础上,我市进一步压实责任,细化春季田管,强化农资服务,为全年丰收打好基础。
为及时了解我市春季主要粮油及经济作物春耕备耕情况,淮北市统计局采取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我市春耕备耕举措、农情监测信息发布、物资储备、农资购销情况等进行了调查。
一、我市春耕备耕情况
据了解,目前我市在地冬小麦200余万亩,冬油菜面积1.7万余亩,蔬菜3.5万余亩,抓好春耕春管生产是全年农业生产的第一仗,也是赢得夏季粮油丰收的关键环节。我市春耕备耕田管开展情况如下:
(一)农资供应充足。据农业部门信息, 全市种子储备情况:蔬菜用种0.6万公斤,瓜类用种1.8万公斤,春播杂粮用种4万公斤,经济作物用种4万公斤;调进各类农药850吨,主要以生物农药、高效低毒农药为主;从参与问卷调查的40户农户(其中10户种植大户)反馈情况来看,化肥需求16482公斤,种子需求1304公斤,农药需求144.2公斤,已基本购买到位,不存在需求缺口。全市春耕春播田管农资货源准备充足,农户可随时购买,整体情况较好。
(二)监管措施到位。我市立足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切实抓好当前春季田间管理工作,迅速掀起全市春季农业生产高潮。加强苗情、墒情、病虫情、灾情“四情”监测,及时编发《植保信息》《土壤墒情简报》《小麦苗情监测报告》等信息简报,提醒种植户因时、因地、因苗、因墒做好田间管理。
(三)技术指导及时。印发《2023年小麦春季田管技术意见》,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发布化学除草、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指导信息。组成 4个指导组,分赴县区开展农业科技服务;组织286名农技指导员开展包村联户活动,包村联户,对春耕备耕工作全程跟踪服务,线上线下精细指导,打通农技服务最后一公里,指导农户科学应对“倒春寒”等极端天气,推进统防统治、群防群治、联防联控,积极落实防灾减灾关键技术,千方百计减轻灾害影响。
二、在田作物生长情况
(一)当前冬小麦苗情。从农业部门了解,一类苗占比65.85%,二类苗占比24.39%,三类苗占比9.76%,小麦苗情长势总体好于去年和常年同期。小麦蚜虫、红蜘蛛、纹枯病总体轻发生,土壤墒情适宜。
(二)在田作物田管情况。针对今年的天气和苗情,全市积极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加强宣传服务,指导农民因地制宜开展冬春田管。主要技术措施:一是借力近期的雨情,土壤墒情适宜,指导农户加快小麦、油菜追肥,促苗转化,追施速效化肥提苗;二是对出现草害的小麦开展化学除草;三是加强春菜大棚管理,预防冻害,提高效益。
三、存在的问题
(一)农资价格攀升,种粮比较效益不高。据调查了解,由于农资原材料价格升高,春季农资市场价格普遍上涨。从被调查的40户农户反映的情况来看,春季化肥价格较上年同期涨幅在10%以上,亩均增加成本近1.5元;种子涨幅在25%以上,亩均增加成本近10元;主要是种植大户的为夏种提前准备的玉米种子价格上涨太高;农药价格略有上涨。据濉溪县韩村镇韩村行政村20户农户调查资料显示,2022年夏秋两季化肥、种子、农药价格上涨致使亩均较上年增加成本60余元,亩均成本增长10%以上。农资价格和农村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加上土地流转费用较高,农业生产成本大幅上升,冲减了农产品价格上升给种植户带来的收益。据农资销售经营户反映,农资价格高低起伏、波动频繁,也给经营者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该储存时不敢大量购进,担心经营亏损,多数采取以订代购代销的方式,这样农户对农资使用及时性上产生了一定影响。
(二)“一块田”推进缓慢,实施规模经营有难度。座谈会上烈山区古饶镇殷楼社区两种植大户反映,近年来国家粮食政策利好,规模种植效益逐年提高,带动了种植大户的积极性,由于农村各种复杂原因致使土地流转进度较慢,一村“一块田”难以实施,规模户流转的耕地比较零散,不利于集中管理、耕作、收获,相对加大了种植成本;规模户李先生反映,本人目前流转了90余亩农田,规模较小,且分散,想在此基础上再多流转些土地,受各种因素的制约愿望难以实现。从2021年村表调查汇总数据来看,全市涉农村(社)规模经营土地面积不足全市耕地面积的20%,占比不高。从韩村镇韩村村调查资料显示,2022年5户规模户种植面积940亩,亩均收入2979.8元,15户普通农户种植面积53亩,亩均收入2777元,亩均高于普通户200余元,种植效益较乐观,随着农村壮年劳动力的逐年减少,农业的规模化机械化经营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三)农业生产基础仍较薄弱。农业生产过程大多是在露天自然状态下完成的,受气候和自然环境影响很大,旱涝灾害时有发生,农业生产抵御风险能力还较为脆弱。据座谈调查了解,一些种植户反映,近年来秋季雨水偏大,部分区域出现排涝设施弱化,沟渠排水不畅,雨水难以及时排除,导致局部短期涝灾,对种植户收益造成一定影响,也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投入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烈山区古饶镇个别地方反映,农电配套不够,农田灌溉采用柴油动力,成本较高;从农业部门了解,目前全市高标准农田共建成152万余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60%,尚有40%的基本农田有待改造,配套缺少,抗灾能力薄弱。
四、建议
为全力以赴抓好春耕备耕,确保粮食、油料、蔬菜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为“十四五”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添砖加瓦、打牢根基。
(一)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从农资价格入手,强化农资市场和农资价格的监管,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秩序,大力开展农资打假护春耕行动,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及乱涨价、哄抬物价的行为,为春耕生产保驾护航。
(二)加大农业投入,强化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将农田水利建设摆上重要议程,加强田间沟渠疏浚,排查农用机井,提高机井的灌溉效率,增强抗灾防灾能力,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稳定。
(三)抓“菜篮子”稳产保供。坚持一手抓田管技术指导、一手抓市场保供,抢抓农时季节,利用现代化温室、塑料大棚、小拱棚等育苗设施,抓好早春蔬菜、瓜果等作物的育苗,切实保障春季重要农作物生产;紧盯节后市场需求,适时适熟采收在田蔬菜、食用菌等产品,因地制宜适度规模种植速生蔬菜,确保居民“菜篮子”充裕。
(四)加快推进“小田并大田、一块田”。通过田块置换合并,零碎土地整合,结合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给沟渠、涵闸、道路、桥梁配套带来便利,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优化土地利用布局,实现了农田“优质、集中、连片”,促进了机械化作业和规模经营,为农业生产机械化、标准化、节约化拓展空间,提高规模经营效益,推进现代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