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份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一、基本情况
1-2月份,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6%,低于全省4.5个百分点,全省第13位,皖北六市第5位。从三大行业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下降6.2%。
二、运行特点
(一)主导产业拉动明显。1-2月份,全市绿色食品和医药健康、新材料和精细化工、高端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5.0%,同比增长14.1%,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3.2个百分点。
(二)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增长。1-2月份,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6%,增加值同比增长16.7%,高于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21.8个百分点,上拉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0个百分点。
(三)煤、酒行业支撑有力。1-2月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的比重为48.4%,增加值同比增长4.8%,高于全省3.0个百分点,上拉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2个百分点;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的比重为8.4%,增加值同比增长23.5%,高于全省9.7个百分点,上拉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6个百分点。
(四)重点企业贡献突出。1-2月份,全市百家重点企业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8.6%,同比增长7.5%,高于全市6.9个百分点,上拉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6.2个百分点。
三、存在问题
(一)从县区看,增速分化明显。1-2月份,濉溪县、相山区和市高新区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2%、3.7%和25.0%,分别上拉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0.6个、1.3个和0.9个百分点;杜集区和烈山区增加值分别同比下降18.9%和8.9%,分别下拉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6个和0.6个百分点。
1-2月份分县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一览表
|
2月当月增速(%) |
1-2月累计增速(%) |
累计增加值 占比(%) |
拉动点数± (百分点) |
濉溪县 |
21.4 |
1.2 |
47.1 |
0.6 |
煤化工基地 |
26.2 |
10.3 |
9.7 |
1.0 |
相山区 |
13.2 |
3.7 |
36.2 |
1.3 |
杜集区 |
-8.2 |
-18.9 |
5.8 |
-1.6 |
烈山区 |
11.3 |
-8.9 |
6.2 |
-0.6 |
市高新区 |
50.0 |
25.0 |
4.6 |
0.9 |
(二)从三大行业门类看,制造业占比下降。1-2月份,全市共596家规上制造业企业,企业数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比重为91.3%,增加值仅占全市的比重为41.7%,增加值占比较去年同期下降2.1个百分点,增加值同比下降1.0%,下拉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0.5个百分点。
(三)从行业看,生产下降行业较多。1-2月份,全市规上工业36个行业大类中,25个行业增加值(累计增加值占比33.6%)负增长,行业下降面达69.4%,累计下拉全市规上工业增速7.8个百分点。其中:
1.专用设备制造业。该行业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的比重为1.6%。受原材料上涨、竞争力下滑等因素共同作用,66家专用设备制造业企业中42家生产下降,增加值同比下降43.8%,下拉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3个百分点。
2.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该行业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的比重为3.6%。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3.7%,下拉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0.9个百分点,其中锂离子电池产量同比下降68.5%。
3.医药制造业。该行业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的比重为2.4%。因市场竞争加大、产品销售不畅、订单减少,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1.2%,下拉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0.6个百分点。
4.电力行业。该行业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的比重为8.3%。受省能源局调控影响,1-2月安排发电指标比上年同期有所下降,全市发电量同比下降8.3%,电力行业增加值同比下降6.9%,下拉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0.6个百分点。
(四)从企业看,生产下降企业较多。1-2月份,全市653家规上工业企业中,生产下降企业407家,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数的比重达62.3%,下拉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10.4个百分点。其中停产半停产企业191家,主要集中在建材(50家)、专用设备制造业(20家)、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16家)等行业,下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6.7个百分点。
2023年1-2月份生产下降企业情况一览表
区 域 |
企业数(家) |
生产下降 企业数(家) |
占比(%) |
其中:停产半停产 企业数(家) |
全 市 |
653 |
407 |
62.3 |
191 |
濉溪县 |
293 |
175 |
59.7 |
86 |
相山区 |
77 |
55 |
71.4 |
20 |
杜集区 |
113 |
70 |
61.9 |
35 |
烈山区 |
80 |
52 |
65.0 |
26 |
市高新区 |
90 |
55 |
61.1 |
24 |
(五)从新增企业看,数量少体量小。去年年度以来,全市合计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5家,新增企业数仅占全省新增企业数的1.9%。其中小升规企业42家,新建企业仅3家,新增企业体量较小,45家新增企业1-2月户均产值仅400万元。
四、县区情况
(一)濉溪县:1-2月份,濉溪县293家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占全市的比重为47.1%,同比增长1.2%,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0.6个百分点。其中,煤化工基地28家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占全市的比重为9.7%,同比增长10.3%,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9.7个百分点。若剔除煤化工基地,濉溪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1%。
生产下降行业较多。1-2月份,全县33个行业大类中,23个行业增加值下降(累计增加值占比36.1%),行业下降面达69.7%,下拉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7.6个百分点。其中焦炭加工、金属制品、医药制造3个行业下拉明显,共下拉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4.6个百分点。
1.焦炭加工业(占比9.2%)同比下降16.0%,下拉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9个百分点。
2.金属制品业增加值(占比2.6%)同比下降37.6%,下拉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7个百分点。
3.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3.5%)同比下降22.4%,下拉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0个百分点。
生产下降企业较多。1-2月份,全县生产下降企业175家(其中停产半停产企业86家),生产下降企业数占全县规上企业数比重为59.7%。
(二)相山区:1-2月份,相山区77家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占全市的比重为36.2%,同比增长3.7%,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3.1个百分点。
煤、电、水、气等企业贡献较大。1-2月,淮北矿业、供电公司、供水公司、华润燃气等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上拉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5.5个百分点。若剔除煤、电、水、气等企业,相山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7.6%。
生产下降企业超七成。1-2月份,全区77家规上工业企业中,55家企业生产下降(其中停产半停产企业20家),生产下降企业数占全区规上企业数的比重为71.4%。
(三)杜集区:1-2月份,杜集区113家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占全市的比重为5.8%,同比下降18.9%,低于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9.5个百分点。若剔除两家水泥及淮矿下属企业,杜集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2.6%。
生产下降行业较多。1-2月份,全区18个行业大类中,12个行业增加值下降(累计增加值占比30.0%),下拉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1.7个百分点。其中专用设备制造和通用设备制造2个行业下拉明显,共下拉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9.2个百分点。
1.专用设备制造业(占比11.8%)同比下降59.4%,下拉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2.6个百分点。
2.通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占比8.1%)同比下降53.0%,下拉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6.6个百分点。
(四)烈山区:1-2月份,烈山区80家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占全市的比重为6.2%,同比下降8.9%,低于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9.5个百分点。若剔除四大电厂,烈山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6.2%。
电力行业下拉明显。1-2月份,电力行业增加值占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2.5%,增加值同比下降10.5%,下拉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6.5个百分点。
生产下降企业较多。1-2月份,全区80家规上工业企业中,52家企业生产下降(其中停产半停产企业26家),占全区规上工业企业数的65.0%。
(五)市高新区:1-2月份,市高新区90家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0%,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4.4个百分点。
工业体量小。1-2月份,全区规上工业企业数占全市的比重为13.8%,规上工业增加值仅占全市4.6%。
生产下降企业较多。1-2月份,全区90家规上工业企业中,55家企业生产下降(其中停产半停产企业24家),占全区规上工业企业数的61.1%。
五、几点建议
(一)加大助企纾困力度。加大对经营困难企业的帮扶力度,深入落实落细企业纾困解难政策,针对产值下降企业要逐个盘点过堂,分类施策,“靶向”解决企业面临的原材料、用电、用工、资金等困难,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实现正常稳定运转。
(二)抓好工业新动能培育。新增企业是推动工业经济增长重要力量,紧盯工业项目、工业企业达规入统,加大新开工工业项目建设调度,推动项目按计划建成、投产、达规、入统,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