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外贸出口企业情况调研
为了解当前外贸出口企业订单情况、面临的困难和对未来的预期情况,近日市统计局选取27家“四上”外贸实绩企业填写问卷调查并选取3家重点企业开展现场调研。调研结果显示,随着优化疫情防控“新十条”的全面落地,我市近70%的中小企业订单保持小幅增长,但受外部需求减弱及美国、西方国家贸易脱钩(去中国化)等不利因素影响,重点企业订单减少明显,全市出口增长形势仍较为严峻。
一、2022年及2023年1-2月全市外贸进出口基本情况
2022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值14.4亿美元,同比下降19.7%,增速居全省第16位,总量居全省第14位。其中,出口13亿美元,同比下降19.7%;进口1.4亿美元,同比下降19%。
从贸易方式来看,2022年,一般贸易进出口11.2亿美元,同比下降28.3%,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78.1%。其中,进料加工进出口1.7亿美元元,同比增长21.4%;来料加工进出口1.4亿元,同比增长7.7%。
从企业性质来看,2022年,民营企业进出口10.8亿美元,同比下降25.3%,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74.7%。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3.2亿美元,同比增长146.2%,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22.4%。国有企业进出口0.4亿美元,同比下降33.3%,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2.9%。
从贸易伙伴看,美国、欧盟、韩国为我市前三大贸易伙伴。2022年,我市对美国、欧盟、韩国进出口8亿美元,同比下降22.3%,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55.5%,占比较去年下降2个百分点。其中,对美国进出口3.3亿美元,同比下降41.1%,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22.6%;对欧盟进出口2.9亿美元,同比增长3.6%,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20.3%;对韩国进出口1.8亿美元,同比下降5.3%,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12.6%。我市对RCEP、“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分别进出口4.3亿美元、4.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86.7%、2.4%,分别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30%、29.6%,占比较去年分别提高21.6、6.6个百分点。
2023年1-2月进出口情况
1-2月份,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1.97亿美元,同比下降18.4%(全省下降10.4%),总量居全省第13位,增幅居全省第14位。其中,出口1.8亿美元,同比下降6.4%(全省增长1%),居全省第14位;进口0.17亿美元,同比下降65.1%(全省下降25.8),居全省第15位。
二、当前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
本次调研共涉及27家外贸出口企业,其中工业企业25家,占比为92.5%;商贸企业2家,占比为7.5%。企业规模覆盖了大中小型企业,主要外贸产品涉及机电产品及设备类、纺织服装类、日用品类、化工材料及制品类等行业;从出口地区来看,主要集中在美国、加拿大、东盟10国及欧洲等国家和地区。
(一)订单减少是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在“当前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调查显示,51.9%的企业选择“国际市场需求下降,订单减少”。有33.3%的企业一季度订单同比减少,其中55.6%的企业订单同比下降超过10%且重点企业较多。如,某医疗手套生产企业作为我市最大的外贸出口企业,主要生产出口医疗用PVC手套、医疗用丁腈手套,近两年受疫情影响库存较多,加之国内国际价格战,产品单价同比下降20%,受此影响今年一季度企业订单同比下降近10%。虽然有近七成的企业一季度在手订单同比保持增长,但多数企业为小幅增长(增长10%以内),占增长企业总数的78%;保持较快增长的企业(增长10-30%)仅有4家,占比为22%,订单减少压力较为突出。
(二)企业产能利用率有待提升。受订单不足影响,企业总体产能利用率仍显不足。调研显示,企业产能利用率达80%-100%的占受访企业的52%,产能利用率50-80%的占40%,仍有2家企业的产能利润率不足50%,占比为8%。
(三)企业利润空间收窄。受原材料价格上涨,但产品价格优势下降影响,外贸企业利润空间收缩明显。48%的受访企业反映,主要原材料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但仅有11.1%的企业产品价格实现同步上涨。在被调查的27家外贸企业中,出口利润总额同比增长的仅有6家,占受访企业的22.2%。据某化工企业反映,企业原材料综合成本较去年同期上升2%左右,但产成品售价却较去年同期下降10%,导致企业成本高利润低,只能采取增加库存减少销售的应对措施,预计一季度产品销售量较去年同期下降25%左右。
(四)贸易摩擦影响较大。受美国政府全方位打压及俄乌冲突等不利因素影响,企业出口压力加大。2022年我市对美、欧盟和韩国进出口8亿美元,较2021年减少2.3亿美元,下降22.3%。调研显示,我市某袜业企业:企业产品80%销往美国,由于美国出台的《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案》,当前50%以上的客户要求禁止使用新疆棉,从而导致企业原材料成本上涨15%左右,一季度订单同比下降近30%。某医疗手套企业反映,美国对中国医疗级手套征收7.5%的关税,工业级手套关税高达28个点,而对马来西亚则是免税,企业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五)物流费用高周期长。51.9%的企业认为运输成本高、国际物流不畅是影响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某电池生产企业反映,企业主要生产销售铅酸蓄电池,但电池被定为危险品,青龙山铁路拒载,产品只能通过货运周转,铁海联运不通畅导致运输周期长、运输成本增加。某医疗用品企业反映,企业原来从连云港港口直航,航线1天一次,现在连云港航线取消,企业只能将产品转运青岛港口,航线3天一次,运输成本增加、运输时效降低,造成部分客户流失。
(六)政策发挥有待提升。调研显示,外贸企业受奖励政策覆盖面已达100%,其中享受减税降费、补贴奖励政策支持企业最多,占比为92.6%;其次是中小微企业政策支持,占比为63%;有14.8%的企业享受了出口信用保险支持。但从企业对政策作用感受度看,仅40.7%认为作用极大,59.3%的企业认为帮助不大或一般。如某企业反映,企业享受的优惠政策主要体现在出口退税和商务局“出口1美元奖励1分钱”,虽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资金周转压力,但由于政策性补贴少,对企业减轻成本影响较小、作用不大。
三、2023年预期和期盼
调研显示,超四成企业对2023年外贸开势呈乐观态度。27家受访企业中,44.4%的企业认为2023年出口形势将有所好转或明显好转,25.9的企业认为基本不变,仅有7.4%的企业认为出口形势将明显恶化。
(一)持续实施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企业期盼在持续稳定实施减税降费、补贴奖励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加大信保服务力度,推出更多符合外贸企业需求的融资产品,加大政策宣传和指导力度,确保外贸企业用好、用活、用足政策。
(二)抢抓全省“徽动全球”万企出海行动有利时机,精心组织企业参加境(内)外知名展会,帮助企业“出海”开拓新市场、新客户,争取优质新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