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月全市限上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简析
今年以来,随着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政策落地显效,全市消费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消费市场整体呈现良好恢复态势,但支柱性商品支撑不足、新增企业少等问题需引起重视。
一、全市基本情况
1-7月,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同比下降5.1%,降幅较1-6月收窄1.5个百分点,与全国、全省差距较1-6月缩小2.5个、1.8个百分点。其中,7月当月同比增长2.9%,增速较上月提高9.2个百分点,全省第7位,位次前移8位。
二、运行特点
(一)石油类恢复明显加快。随着居民出游需求逐步释放,石油及制品类销售呈明显恢复态势。1-7月,限上石油及制品类商品占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额比重的12.6%,同比增长1.9%。其中,7月当月同比增长12.2%,较上月提高10个百分点,拉动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当月增长1.4个百分点。
(二)品质类消费备受欢迎。随着市场供给不断优化,居民消费从满足于基本生活需求转向追求质的提升,健康、文化、绿色智能产品等成为消费市场新的增长点。1-7月,限上中西药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9%,其中7月当月同比增长23.9%,高于全省23.3个百分点。限上金银珠宝类、通讯器材类和化妆品类等升级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62%、21%和4.5%,分别高于全省64.7个、19.4个和11.4个百分点。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绿色智能消费不断升温,1-7月限上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占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额比重较去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同比增长1.3倍,拉动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5个百分点。
三、存在问题
(一)汽车类消费支撑不足。全市在统的22类商品类值中,11类累计零售额呈下降态势,下降面达50%,其中汽车类商品下拉最为明显。1-7月,限上汽车类零售额同比下降12.1%,降幅虽较1-6月收窄2个百分点,但仍低于全国、全省17.6个、16.2个百分点。全市48家汽车零售企业中有30家零售额同比下降,汽车零售企业下降面高达62.5%,负增长企业合计下拉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4.9个百分点。
(二)新增企业拉动偏弱。1-7月,全市共新增55家限上商贸企业,其中新开业企业9家,小升规企业46家。全市新开业企业数量较少,仅占全省新增新开业企业数的2.6%。46家小升规企业中,17家无零售额(多为批发企业),9家零售额同比下降,仅有20家实现正增长,46家小升规企业仅拉动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0.7个百分点。
1-7月新增企业发展情况表
单位:%、个百分点
|
企业数 |
占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额比重 |
增速 |
对限上零售额拉动 点数 |
总计 |
55 |
5.6 |
127.1 |
2.7 |
新开业 |
9 |
2.4 |
4212.0 |
2.0 |
小升规 |
46 |
3.2 |
33.3 |
0.7 |
(三)限上小微由正转负。限上小微法人企业零售额季度增速是评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重要指标。7月,限上小微零售额同比下降3.2%,增速较二季度回落4.7个百分点。分县区看,濉溪县、杜集区同比分别下降15.6%、26.2%,分别下拉全市限上小微零售额增速4.3个、3.9个百分点,制约了限上小微企业7月零售额的增长。
分县区限上小微企业零售额情况表
计量单位:%、个百分点
地区 |
一季度增速 |
二季度增速 |
7月 |
对全市7月限上小微零售额拉动点数 |
淮北市 |
5.8 |
1.5 |
-3.2 |
-3.2 |
濉溪县 |
7.0 |
5.5 |
-15.6 |
-4.3 |
相山区 |
-0.5 |
-5.2 |
6 |
3.3 |
杜集区 |
48.2 |
40.1 |
-26.2 |
-3.9 |
烈山区 |
17.3 |
-17.7 |
43.4 |
1.7 |
(四)批发业稳增长压力较大。1-7月,全市限上批发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4.5%,增速虽与上半年持平,但后期发展压力较大。截止7月底,全市新增新开业限上批发企业1家,较去年同期减少3家,新增企业拉动作用明显不足;随着三季度基数增加影响,部分重点批发企业增速将逐月回落,全市限上批发业销售额保持较快增长压力较大。
(五)零售行业恢复缓慢。2022年6月-12月,全市发放多轮汽车、家电等消费券,致使零售企业同期基数较高,发展压力较大。1-7月,全市限上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增长3.7%,分别低于批发、住宿、餐饮业销售(营业)额增速10.8个、12.3个、11.6个百分点,增速明显慢于其他三个行业。排名前20的零售企业中8家累计销售额增速同比下降,下降面为40%,负增长企业合计下拉全市限上零售业销售额增速2.2个百分点。
(六)居民消费意愿不强。随着居民收入预期转弱,预防式储蓄增加,即期消费意愿不足。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12.5元,同比增长4.7%,居全省第15位,位次较去年同期后移4位。7月末,全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275.9亿元,同比增长14.8%,居全省第1位。全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755.8亿元,同比增长12%,居全省第15位。
四、县区情况
三区一县限上消费品零售额“一负三正”,除相山区同比下降外,其他县区均为正增长。1-7月,濉溪县、杜集区、烈山区同比分别增长1.2%、0.4%、3.1%,但由于占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额比重较低,分别仅拉动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0.2个、0.02个、0.5个百分点;相山区占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额比重的64.4%,同比下降8.8%,下拉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5.7个百分点,消费带动明显不足。
2023年1-7月分县区限上消费品零售额
单位:%、个百分点
地区 |
占全市限上零售额比重 |
1-7月增速 |
|
对限上零售额拉动点数 |
其中:7月 |
||||
淮北市 |
100.0 |
-5.1 |
2.9 |
-5.1 |
濉溪县 |
15.7 |
1.2 |
6.6 |
0.2 |
相山区 |
64.4 |
-8.8 |
0.4 |
-5.7 |
杜集区 |
4.8 |
0.4 |
-5.2 |
0.02 |
烈山区 |
15.1 |
3.1 |
12.7 |
0.5 |
各县区存在的突出问题:
濉溪县:居住类商品消费低迷。受房地产市场持续下行影响,居住类商品消费持续走弱。1-7月,全县限上五金电料类、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下降59.7%、7.3%,分别下拉全县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1.1个、0.4个百分点。汽车类持续下滑。1-7月,全县限上汽车类零售额同比下降22.5%,降幅大于全市10.4个百分点,下拉全县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2.3个百分点。
相山区:龙头企业支撑不足。1-7月,全区零售额体量前20的企业中9家零售额同比下降,下降面达45%,9家负增长企业下拉全区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3.9个百分点。文娱体育健康类消费遇冷。1-7月,全区限上文娱体育健康类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6.9%,下拉全区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0.9个百分点。其中,书报杂志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同比分别下降20.5%、12.6%。
杜集区:限上小微、吃穿用“双下降”。7月,全区限上小微、限上吃穿用零售额同比分别下降26.2%、18.5%,分别较二季度回落66.3个、19个百分点,分别下拉全市限上小微、限上吃穿用零售额3.9个、2.7个百分点。石油类商品持续下降。1-7月,限上石油及制品类占全区限上消费品零售额比重的13.2%,同比下降11.9%,而全市为增长1.9%,下拉全区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2个百分点。
烈山区:住餐业经营压力较大。1-7月,全区限上住宿业、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分别下降6.4%、1.9%,而全市分别增长16%、15.3%,全区11家住餐单位中6家累计营业额同比下降。限上吃穿用发展不佳。7月,全区限上吃穿用零售额同比下降7.7%,降幅虽较二季度收窄4.8个百分点,仍低于全市13.8个百分点。
五、建议
(一)稳定大宗消费,保障重点行业平稳发展。聚焦汽车、石油、家电、商超等重点领域,积极贯彻落实各项促消费措施,最大程度释放政策叠加效应。集中力量稳定汽车等大宗商品消费,引导汽车企业开展以旧换新、降价让利等优惠活动,同时加大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汽车消费金融服务水平,推动新能源、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的消费使用。
(二)加快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创新无接触式消费模式,发展社交电商、直播电商等“云逛街”新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县区组织商圈、城市综合体、文旅健身场所单位成立夜间消费联盟,打造品质夜市和夜间消费集聚区,促进“夜宵”“夜购”“夜赏”融合发展,将线上客源拓展与线下优良体验形成有效互补。
(三)建立“准达限企业库”,加大企业培育申报力度。利用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资料,建立“准达限企业库”,对于拟达限的连锁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具有发展潜力和培育基础的商贸单位及时充实到后备库中,进行重点培育。同时加强政策宣传,消除顾虑,提高企业参与和配合统计入库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序实现应统尽统。
附表
2023年1-7月限上主要商品类值一览表
单位:%
|
占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额比重 |
淮北增速 |
全省增速 |
全国增速 |
粮油、食品类 |
14.4 |
2 |
-1.0 |
4.9 |
饮料类 |
2.1 |
2 |
0.4 |
1.3 |
烟酒类 |
4.8 |
17.6 |
5.6 |
8.4 |
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 |
4.3 |
-11.1 |
4.6 |
11.4 |
化妆品类 |
1.0 |
4.5 |
-6.9 |
7.2 |
金银珠宝类 |
1.3 |
62 |
-2.7 |
13.6 |
日用品类 |
3.1 |
-2.1 |
11.1 |
4.2 |
体育、娱乐用品类 |
0.5 |
-13.2 |
8.8 |
9.4 |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 |
4.1 |
0.6 |
-1.3 |
0.0 |
中西药品类 |
4.1 |
9 |
5.7 |
10.1 |
文化办公用品类 |
1.1 |
-5.9 |
2.3 |
-5.3 |
家具类 |
0.7 |
-9.3 |
-9.9 |
3.2 |
通讯器材类 |
0.8 |
21 |
1.6 |
4.0 |
石油及制品类 |
12.6 |
1.9 |
11.1 |
6.2 |
汽车类 |
28.5 |
-12.1 |
4.1 |
5.5 |
建筑及装潢材料类 |
0.9 |
10.4 |
-13.5 |
-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