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市场稳步向好 社消零增速位次前移
前三季度全市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简析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落实各项促消费政策,全市消费市场呈现稳定增长态势。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0.3亿元,同比增长5%,居全省第11位,位次较上半年前移4位。但百货商超增长乏力、汽车消费支撑不足、居民消费意愿偏弱等问题较为突出。
一、运行特点
(一)餐饮消费稳步增长。在“中秋、国庆”等假日消费的带动下,加之发放消费券的叠加作用,居民聚餐活动明显增加,餐饮消费加快复苏。前三季度,全市实现餐饮收入22.8亿元,同比增长10.1%,增速高于去年同期5.5个百分点。
(二)新能源汽车持续旺销。随着新能源技术和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市场占有率和消费者满意度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销售市场持续火爆。前三季度,限上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占全市限上汽车类零售额比重的12.5%,较去年同期提高7.9个百分点;同比增长136.8%,增速高于全省78.7个百分点,拉动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8个百分点。
(三)石油类消费增势向好。受居民外出旅游、石油类商品价格不断回升等因素影响,前三季度,限上石油类占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额比重的12.7%;同比增长3.9%,增速较1-8月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9月当月同比增长17.6%,较上月提高10.9个百分点,拉动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当月增长2个百分点。
二、存在问题
(一)部分重点企业经营承压。前三季度,零售额排名前50位的企业零售额占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为64.8%,对全市消费市场复苏影响较大。其中,23家企业累计零售额同比下降(9家为超亿元企业),下降面为46%;23家负增长企业下拉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3.7个百分点。
(二)部分行业恢复缓慢。前三季度,全市在统的22类限上商品中11类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12类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占比排名前十商品中有四类零售额同比下降。占比最高的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9.6%,低于全省14.3个百分点,若剔除汽车类零售额,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同比持平。全市51家限上汽车零售企业中31家累计零售额同比下降,负增长企业合计下拉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4.7个百分点。(详见附表)
(三)新增小升规企业拉动偏弱。今年以来,全市共新增64家限上商贸企业(含年度申报),其中新开业18家(含1家产活),小升规46家。新开业企业数仅占全省新增新开业企业数的3.1%,新开业企业数量偏少。46家小升规企业零售额中10家企业累计零售额同比下降,小升规企业仅拉动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0.7个百分点。
(四)百货商超增长乏力。随着直播带货、即时零售等新型商业模式带动增强,传统实体零售经营压力不断加大。前三季度,百货商超占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额比重的20.5%,同比增长1.1%,仅拉动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0.2个百分点。全市3家超亿元百货商超企业中2家累计零售额同比下降。
(五)居民即期消费不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评估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重要指标,前三季度社消零增速评估使用上半年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上半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12.5元,低于全省1285.9元;同比增长4.7%,居全省第15位,位次较去年同期后移4位。随着居民收入预期转弱,预防式储蓄增加,即期消费意愿不足。9月末,住户存款1465.4亿元,同比增长16.7%。
(六)限上批发业稳增长压力大。受新增批发企业少、部分重点批发企业同期基数抬升影响,前三季度全市限上批发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3.2%,增速较上半年回落1.3个百分点,限上批发业呈现“前高后低”的发展态势,四季度稳增长压力较大。
三、县区情况
县区发展不均衡。前三季度,相山区限上消费品零售额降幅虽有所收窄,但仍零下运行,同比下降6.6%(占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额比重的64.3%),下拉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4.3个百分点;杜集区受部分企业经营回落影响,前三季度仅增长1.6%,9月当月同比下降1.6%,是9月唯一负增长的县区;濉溪县、烈山区增长较为平稳,前三季度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7%、4.4%,均拉动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0.6个百分点。
2023年1-9月分县区限上消费品零售额
单位:%、个百分点
地区 |
占全市限上零售额比重 |
1-9月增速 |
|
对限上零售额增速拉动点数 |
与上半年相比±个百分点 |
其中:9月 |
|||||
淮北市 |
100.0 |
-3.0 |
6.5 |
-3.0 |
3.6 |
濉溪县 |
15.7 |
3.7 |
18.9 |
0.6 |
4.6 |
相山区 |
64.3 |
-6.6 |
5.3 |
-4.3 |
3.7 |
杜集区 |
4.9 |
1.6 |
-1.6 |
0.1 |
0.4 |
烈山区 |
15.1 |
4.4 |
3.0 |
0.6 |
3 |
各县区存在的突出问题
濉溪县:百货零售经营压力较大。前三季度,全县百货零售同比下降20.8%,下拉全县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2个百分点。全县12家百货零售单位中,6家累计零售额同比下降,合计下拉全县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2.7个百分点。升级类商品消费低迷。前三季度,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体育娱乐用品类等升级类商品大幅下降,同比分别下降24.3%、11.5%,分别下拉全县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1.3个、0.2个百分点。
相山区:重点企业支撑不足。前三季度,全区零售额排名前20的企业中11家零售额同比下降(含6家超亿元企业),下降面达55%,合计下拉全区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3.8个百分点。超七成商品类值同比下降。从商品类值看,前三季度,全区在统的22类商品类值中,15类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下降面达68.2%。其中,汽车类同比下降15.5%,降幅大于全市5.9个百分点,下拉全区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5个百分点。
杜集区:限上小微、吃穿用“双下降”。三季度,全区限上小微、限上吃穿用零售额同比分别下降14.2%、12.1%,而二季度分别增长40.1%、0.5%,分别下拉全市限上小微、限上吃穿用零售额1.9个、1.9个百分点。石油类商品降幅加深。前三季度,限上石油及制品类占全区限上消费品零售额比重的13%,同比下降13.5%,降幅较1-8月加深2.1个百分点,下拉全区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2.3个百分点。
烈山区:限上吃穿用仍未转正。三季度,限上吃穿用零售额同比下降5.2%,下拉全市限上吃穿用零售额增速0.3个百分点。限上批发业降幅扩大。受重点批发企业影响,前三季度,全区限上批发业销售额同比下降64.7%,较1-8月加深4.7个百分点,低于全市77.9个百分点(全市增长13.2%),下拉全市限上批发业销售额增速1.1个百分点。
四、建议
(一)持续做好商贸单位培育工作。各县区和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企业摸排,挖掘成长性较好、符合限上标准的企业或个体,抓住10月底前年度申报入库关键期,督促指导其完善申报资料及时入库,优化限额以上行业结构,为消费品市场持续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二)充分激发消费市场活力。挖掘大宗商品消费潜力,做好促消费系列活动。利用“双十一”、“双十二”等消费节点,进一步优化汽车等消费券发放时机,完善消费券发放和使用规则,支持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加大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新基建的推进力度。鼓励传统零售企业、万达等商业集聚区打造“智慧商圈”,促进线上线下互动、商旅文体协同。鼓励有条件的县区和企业,结合当地产业特色和“互联网+”进程建设一批线上线下融合的新消费体验馆,加快构建消费新场景。
(三)提振居民消费信心。要继续完善支持就业创业政策措施,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扎实推进城乡居民收入提升行动,加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支持力度,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进一步降低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生活成本,化解居民消费后顾之忧,稳定居民消费预期。
附表
2023年1-9月份限上主要商品类值一览表 |
||||
单位:% |
||||
|
占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额比重 |
淮北增速 |
全省增速 |
全国增速 |
粮油、食品类 |
14.3 |
2.5 |
-0.1 |
5.3 |
饮料类 |
2.2 |
6 |
1.6 |
2 |
烟酒类 |
4.7 |
19.4 |
4.9 |
9.8 |
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 |
4.2 |
-8.1 |
3.6 |
10.6 |
化妆品类 |
1.0 |
3 |
-6.6 |
6.8 |
金银珠宝类 |
0.7 |
59.8 |
-5.6 |
12.2 |
日用品类 |
3.0 |
-0.8 |
9.5 |
3.5 |
体育、娱乐用品类 |
0.4 |
-13.7 |
11.0 |
8.3 |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 |
4.0 |
4.6 |
-2.8 |
-0.6 |
中西药品类 |
4.0 |
10.3 |
4.9 |
8.7 |
文化办公用品类 |
1.2 |
-4.4 |
2.1 |
-6.8 |
家具类 |
0.7 |
-11.5 |
-8.8 |
3.1 |
通讯器材类 |
0.8 |
21.1 |
17.2 |
3.9 |
石油及制品类 |
12.7 |
3.9 |
12.8 |
6.5 |
汽车类 |
29.7 |
-9.6 |
4.7 |
4.6 |
建筑及装潢材料类 |
0.9 |
13.4 |
-13.6 |
-7.9 |